韩语敬语体系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2015-11-11 20:20:52作者:白美雪来源:北方文学教育

韩语敬语体系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汉语和韩语,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但是在使用敬语上,汉语和韩语却体现出较为共性的一面。所以,『准确使用敬语』也将成为掌握汉、韩语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谓『敬语』,就是指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语言手段,是含恭敬口吻的语言。汉语中的敬语,主要是运用在词语的使用方面,大都是通过一些致敬的词语来体现敬语的意义;而韩语在敬语方面的表现方式,较之汉语则更为深入、细致一些。在韩语中,除了使用词语的方法之外,还可以用众多的格助词和词尾来表现敬语的意义,在表现形式上,显得更为复杂。
  本文通过语言教学的角度,对汉语和韩语两种语言中,教师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教师既要注意母语和所学目的语之间,语言本身的对比,也要注意这两种语言之间包含的不同文化的对比,此为其一;其二,学生本身的母语文化对目的语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干扰作用,这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负迁移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导致交际双方产生误解和冲突。在教学当中,由于对敬语的认识不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难处理。如果教师能够多理解一些中韩文化差异,对此应该是大有帮助的。因此,本文选择了汉语和韩语共而有之的敬语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为韩国学生学习中文以及针对韩国的汉语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韩敬语 文化差异 习得偏误
  一、中韩在敬语方面的文化差异给第二语言习得带来的影响
  (一)中韩敬语的相同点和差异性
  1.相同点
  不可否认,中韩敬语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对韩国学生汉语习得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词汇层面上,中韩敬语都是不仅包括敬语方面的内容,而且包括谦语方面的内容。从词素层面上说,汉语敬语系统中的词素和韩语大体相同,例如表达敬意的语素有“贵、尊、令、高、大”等,表达自谦意义的语素有“小、愚、拙”等,这些词素可以作为非常明显的敬语的标志。
  2.差异性
  韩语和汉语在敬语的语言形式上最明显不同点是,汉语除了词汇、称呼以及第二人称“您”之外,在语音和语法上几乎没有表现敬语的方式。而 韩语从语音形式、构词法、动词变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复杂和严格的变化形式。但这一点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敬语来说,并不是特别困难,因为汉语的敬语更简单,只要在词汇方面加以注意就可以了。
  韩国学生如果想要得体地使用汉语敬语,真正的难点不是敬语的语言形式,而是表示敬语的方式以及场合,也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敬语表达方式的不同。
  (二)中韩敬语的文化差异在汉语习得上的表现
  1.表示敬语的方式不同造成习得偏误
  在汉语中,一般习惯用称谓(包含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等)加上第二人称的“您”表示尊敬。例如:“老师,我想请您吃饭,您什么时候方便?”、“爸爸,您怎么看这件事?”而在韩中,称呼听话人时,对方的地位越高越不使用“您”,而是使用称谓词来敬称对方。上文的话在韩语中应该为“老师,我想请老师吃饭,老师什么时候方便?”、“爸爸,爸爸怎么看这件事?”对中国人来说,如果像韩语这样,在称呼别人之后,再重复前面的名词(如:老师、爸爸)的话,句子就变得很罗嗦,不符合语言习惯,所以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用人称代词来代替前面的名词。即使是称呼长辈时,也可以用代词来代替。但是在韩国的文化中,绝对不能用代词来指称前面的名词,这样显得非常不礼貌或者语气很生硬。总之,在韩语的语言习惯中会尽量回避直接用人称代词来称呼别人,尤其是长辈,而汉语则没有这种规定。在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
  而且,除了回避使用代词之外,韩语还有很多构词方式上的改变,比如要改变动词的词尾,使其变成表达尊敬的意思。而汉语中没有这些变化,因此韩国学生总是使用很多语气词,想用自己的方式来使得语言委婉客气一点。但其实在汉语中,语气词的使用并没有那么频繁。虽然这些都是很细微的错误,但是也体现出两种不同文化差异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如:“老师请解释吧。”中国学生只说:“老师,请解释一下。”汉语使用语气词是为了亲切,有语气词反而没有那么客气。
  2.使用敬语的场合和语体不同造成的习得偏误
  从场合上来说,汉语敬语主要用在书面语或者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一般不用在口语当中。韩语敬语不管在书面语还是在口语,也不管在正式的交际场合还是在轻松随意的场合,都必须要使用,并且非常严格。
  由于韩国学生掌握的源于古代汉语的古语词比较多,加之韩语本身又有复杂的敬语系统,再加上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这就造成很多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不分场合过度使用敬语的问题。例如,在一些很随意的场合,韩国学生仍然习惯使用十分正式的敬语,比如称呼和自己是同校但比自己早入学的同学为“前辈”。这个意思在汉语中应该用“师哥、师姐、学长、学姐、师兄”等口语词汇来表达。“前辈”一词过分郑重,比较呆板。还有的时候,当中国人用“最近身体好吗?”、“工作忙吗?”这类一般的寒暄语表达问候时,有些韩国学生会十分严肃的用“托您的福,我身体很好”、“承蒙问候,我工作很好”这样的话来回答。从语体上来说也是过分正式了,不符合口语坦率自然的表达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中韩的文化差异,在使用敬语时注意交际场合和语体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交际需要,拉近双方距离。
  3.使用敬语的对象不同造成的习得偏误
  从对象来说,使用汉语敬语一般都是对长辈或者地位比较高的人。除非是存在一定的年龄差距,不然年龄差不多的人之间一般不会使用敬语。
  而韩国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前辈和后背分得很清楚。其中划分前辈后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年龄。在韩国学生之间,即使是同班同学,对年龄大的同学也是非常尊重,一般都会推举他们当班长,称呼他们为“哥哥、姐姐、前辈”之类的尊称,说话也会非常尊重。
  因为在韩语中,年龄问题必须弄清楚才能判断是不是要使用敬语,因此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初次见面,很多韩国学生喜欢问对方的年龄。这在汉语中虽然不是特别忌讳,但是也不太合情理。有些学生也知道问年龄是很冒昧的事情,但是不知道年龄的话又不知道该怎么使用敬语。有的时候,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重,韩国学生几乎每句话都要使用“您”,这个敬语出现的太频繁了,有点不自然。其实,在汉语交际中并不会使用很多的“您”。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向韩国学生解释和说明中国文化在对待年龄和地位上并没有像韩国那么严格的要求,只要得体、大方,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就可以了,非要每句话都使用敬语。

 二、汉韩敬语系统出现不平衡性发展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在汉韩敬语系统中,之所以出现如此不平衡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社会及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对汉语敬语系统的影响。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如受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辛中国成立等历史因素的影响,儒家教育体系的彻底崩溃,这套基于尊卑概念基础上的古代汉语敬语词汇体系也受到剧烈震荡,原来丰富的敬语词汇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使用频率骤降,词汇数量急剧减少。那么,自20世纪初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社会运动,即破坏了10世纪以及来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社会模式及语言模式。儒家思想中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是血缘观念,此观念包含长幼关系、辈分关系、性别关系。这种风气很自然地让人们接受到“家”这个概念,就像把整个社会看做一个大家庭、也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看做一家人一样。20世纪,特别是前期及中期,当儒家文化在中国遭到厄运之际,它依然对改革开放以及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有着不容忽视的启发。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应该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塑造出来的,中国的民族性,其实质是具有儒家性的。今天中国重新评价儒家文化,对其持有(秉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但已然没有了儒林、儒林组织、儒林活动及儒教,而是单单作为一种学问来研究。在韩国和以前相比的话可以说非常形式化,但迄今韩国还有成均馆等儒林机关,儒林通过他们的活动对社会仍然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现在韩国的儒教势力比中国强的结论。
  一个民族的文化在数千年潜移默化的演变过程中,民族成员在其中必然会形成比较稳定的意识结构,因此,在吸收外来文化时,总是要把外来文化自觉或不自觉地纳入自己固有的意识结构之中,并将之加以吸收和运用。今天,韩国对儒教的观念和看法虽说有了一些变化,但可以说,其本质仍没有走出古代人多远。韩国人甚至于今日,也比中国都在无比积极认真地为振兴儒教文化而努力,在韩国人的这种努力中,也不无像古人那样的基于文化普遍的观念下,要将儒教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普及到全世界的理想。在对待儒学这一方面,韩国人与中国人的态度的确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
  三、小结
  敬语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也是韩国文化的宝藏,是两国文化中共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敬语已从原来的严格的等级观念逐步转成了礼貌和谦虚意识,是文明的体现。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得语言交际能力,在生活中能够准备得体的同中国人文化交流,而敬语则是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敬语表示的是对听话人的一种情感态度,所以一旦理解上出现偏差或使用不得体,就很容易造成双方的误解。对于韩国学生来说,由于中韩两国存在着的细微文化差异,而导致在正确理解和得体运用敬语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且在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质,也就有着不同的语言。即使像中韩这样具有同源文化背景的两个国家,也会有细微的文化差异存在。这种差异反应在语言的运用上,继而形成语言的差异。故此,我们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区分这些由于文化差异而在语言方面体现出的异同,在对比中掌握地道的第二语言。